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太空快遞寄了點啥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太空快遞寄了點啥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航天員在太空拆快遞是什么感受?
今天,看到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太空出差滿兩個月的新聞。有兩個畫面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一是,航天員“拆快遞”的過程有條不紊,每件物品都有它固定的位置,每一個小的垃圾都會被第一時間放進垃圾袋,絕不會在其他地方停留一秒鐘。
太空“拆快遞”
這本來是常識。在空間站里,每一個動作都應該是設計好并且演練過的,因為這件事太重要了!如果有一個垃圾碎片沒有被及時清理,就可能變成多余物,可能會影響空間站設備的正常運行,后果不堪設想。
太空快遞小哥是怎么誕生的?
您好,太空快遞小哥的概念源于科幻小說和電影,但隨著人類進入太空時代,這個概念也逐漸成為現實。
太空快遞小哥的誕生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當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開始計劃建立一個可持續(xù)的太空站。為了維持太空站的正常運營,需要定期向太空站運送補給物資和設備。這就需要有專門的太空運輸工具和太空快遞員來進行配送。
在21世紀,隨著商業(yè)航天的興起,太空快遞員的角色變得更加重要?,F在,一些私人企業(yè)已經開始開展太空旅游和太空探索活動,為這些活動提供物資和設備的運輸服務也成為了太空快遞員的職責之一。
總的來說,太空快遞小哥的誕生是由太空站和商業(yè)航天的需求推動的。隨著太空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太空快遞員的角色也將越來越重要。
太空快遞小哥是通過中國航天員研究訓練中心與中國快遞公司聯合開發(fā)的。
1. 太空快遞小哥是通過中國航天員研究訓練中心與中國快遞公司聯合開發(fā)的。
2. 中國航天員研究訓練中心和中國快遞公司合作開發(fā)太空快遞小哥主要是因為太空探索等高科技領域的發(fā)展,需要在太空中對物資進行快速運輸。
而快遞公司則有大規(guī)模的快遞流通網絡和豐富的快遞業(yè)務經驗,可以為開發(fā)太空快遞小哥提供必要的后勤支持。
3. 太空快遞小哥在將來將會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可以為未來的太空探索提供可行的運輸方式。
如果要寄一個星際快遞,我們在宇宙中的地址是什么?
在wiki上有一個很詳細的地球所在宇宙的定位,我大致翻譯下,尺度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從大到小,依次為:
宇宙,可觀測到的宇宙,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室女超星系團,本星系群,銀河系子群,銀河系,獵戶旋臂,本地星際云,太陽系,地月系,地球。
以上我省略了部分中文看上去也比較生澀的結構。需要的話,可以去維基百科搜索Location of Earth。
不過,以上的很多名詞,都是人類自行定義的,如果快遞員小哥是一個外星人的話,肯定也看不懂這么長的地址。那怎么辦呢?
其實NASA在1977年發(fā)射旅行者1號時,就考慮過這個問題??茖W家們在旅行者1號上所攜帶的金唱片上,給出了地球比較精準的定位。如果有外星文明,發(fā)現了人類的這個信使,那么將可以比較準確地定位地球所在。
上圖中右側唱片的左下,可以看到位于中央的地球,被14個點所定位。這14個點,其實都是銀河系中的脈沖星。連線的長短,標識出了脈沖星與地球的不同距離。同時,唱片上還給出了太陽距離銀河中心的距離。
為什么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精確到地球的坐標呢?
脈沖星,是中子星的一種。而中子星,都是比太陽質量大的恒星,死亡之后的產物。當大質量的恒星超新星爆發(fā)后,剩余的物質因為引力向中心塌縮,引力可以強大到將電子也壓入到原子核內部,與質子結合形成中子。由于中子不帶電,中子間沒有電磁力的阻撓,中子可以緊緊挨在一起,形成中子星。
中子星的密度僅此于黑洞,1湯勺的中子星物質,質量可以大到10億噸。光線在中子星的表面也只能以螺旋狀的方式才能逃逸。
當一個中子星為脈沖星時,除了具備中子星密度大,自轉快的特點,它的兩極還會發(fā)射速度極快的電子。但是由于其自轉軸和磁軸不重合,它所發(fā)出的射電波每隔一段精確的時間會掃過地球,使我們收到脈沖信號,就像收到燈塔發(fā)出的光一樣。因此脈沖星可以當作宇宙中定位的燈塔。
在旅行者1號的金盤上,科學家還用二進制表明了每顆脈沖星信號的頻率。這樣,任何拿到金盤的外星快遞,都能很精準地把快遞送到地球了。唯一不確定的就是,我們收到的快遞是善意還是惡意的。
的確有人質疑,旅行者1號暴露了地球的位置,會給地球帶來危險。三體中的地球,正是因為暴露了位置,才帶來了滅頂之災。
你是怎么看這件事的呢?暴露地球的具體位置,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歡迎在評論區(qū)討論。
我是球球大百科,喜歡我的同學,可以關注我!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太空快遞寄了點啥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太空快遞寄了點啥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